close
。
【指北針】
老師是指北針。
要把班級帶向哪裡、把學生指引到何方、
要給學生什麼觀念、要留下什麼在學生心中,
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關鍵。
突然想起廿年前的學生T。
故事,從頭說起好了。
當時,
我還是中年級的導師,
每年暑假學生重新編班前,
照例會先由輔導室說明所有「個案」的狀況,
讓老師們衡量自己的特質、專長和意願,
進行個案學生的認輔程序。
名單裡,
有一個粗手粗腳、身材壯碩的小男生T,智能略低、疑似注意力缺陷過動與情緒障礙,
是校內知名的「頭痛人物」,
前輩們一聽到他的名號和事蹟,
不約而同眾口一詞︰「林恆嘉,這是你的學生!」
當時一個年級有廿三個班,只有我是唯一的男老師,
我知道自己完全沒有婉拒、推辭的機會,就硬著頭皮接受了。
也許,當時我自己也不過是個大孩子,所以天天和學生玩在一起,容易建立情感;
也許,剛從軍中退伍不久(以前每二~三週要輪一次值星班長指揮整個部隊) ,
所以對類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得心應手,班上的秩序和紀律井然;
也許,對教育的熱情正熾,所以能盡心竭力專注無私;
而也許,只是純粹運氣好,盡得老天厚愛,
所以帶班時一向很順利,學生乖巧、家長支持,
無論每次認輔的個案有多少「不可思議的黑歷史」,
到了我的班級之後都不那麼令人頭痛,都能漸入佳境。
我是怎麼做到的?
具體地說是「同理心」並且肯定每個孩子都有「正向資源」吧。
這些「特殊」的孩子在求學的路上永遠不缺看輕他、冷落他、苛責他甚至放棄他的老師,
他們缺的是願意付出耐心等待、願意無條件給他溫暖的老師。
就算明知自己有所侷限,
我也不放棄當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老師。
尤其每當我想到T的父母親一直以來承受的眼光和壓力,
我就更堅定自己的信念︰絶對不能當一個「加害者」,而且更要懂得雪中送炭。
所以我很努力營造友善接納的班級氛圍,凡有好表現就刻意大量鼓勵、公開讚美,
讓全班知道雖然每個人都是老師的寶貝,但T值得更多的關愛丶更多表現的機會。
我的班每天都要輪流上台背唐詩。
即使學生T從來不肯上台,
我也總是淡淡地微微一笑︰沒關係老師會等你準備好。
不知過了幾個月,有一天,全班同學都順利完成背誦了,
我照例又輕聲地問了他︰你準備好了嗎?今天願意試試看嗎?
他竟然靦腆地搔了搔頭說好,然後緩緩…緩緩地走向講台,
大家都不可置信,
當T零零落落地背完當天那首五言絶句,下台一鞠躬時,
全班的孩子立刻爆起如雷的掌聲,紛紛稱讚T有多棒有多了不起,
只差沒有起立致敬了……
看著那個畫面,當下心緒非常激動,我馬上抄起手機,到走廊打電話給T的母親,
迫不及待地要和她分享剛剛孩子的好表現。
如果有學齡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類似的心情,就是很怕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尤其是白天上班期間。
我當時根本什麼也沒想,就只是覺得一定要馬上讓T的媽媽知道這個好消息,
電話接通時,話筒那頭的聲音很卑微很緊張,甚至可以感受到對方連喘氣都很小心,
我說T媽媽,我要特地和你分享一件很棒的事情……
當我興高采烈地詳細敘述完課堂的經過情形,電話那頭卻陷入了一陣寂靜,
接著傳來啜泣的聲音……
我先是錯愕了一會兒,然後才想通怎麼回事。
打從孩子上學起,T的聯絡簿可能天天都是滿滿的紅字,
多年來T的母親不知接過多少老師打來告狀的電話,而她只能一次又一次九十度彎著腰賠不是,
曾幾何時,老師會特地在白天打電話來,
說的卻只是他的孩子今天在學校的好表現丶今天在學校如何被全班同學們欣賞和讚美……
從那一刻起,我更真實體會了「良言一句三冬暖」以及經營一個友善班級氛圍的重要。
老師如果能用更豐富的目光看待學生、同理家長的心境,
一個亳不起眼的小舉動就能帶來力量,不但影響了孩子也鼓勵了大人,
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老師就像指北針,
讓學生手上的地圖有了依循的方向,
如果他們心中又能感受到溫暖,
就一定能生出自信,
勇敢去挑戰每個未知的汪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