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資源與檔案分享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年第十號颱風--獅子山的路徑圖

這個颱風除了生成地點非常特別(緯度偏北)之外,連移動路徑也很特別,

日本應該飽受其苦吧......

Lionrock_2016_track.png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親近自然、喜歡自然、瞭解人和周圍環境和諧共存的重要,進而增進學生的科學智能、熟練科學方法,成為一個有科學素養的人。

 

二、班級經營理念與方法:

    1、落實基本常規:為求教學活動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順利進行,並達成學習目標,基本常規的要求是絕對必要的,孩子應能養成「先舉手後發言」、「傾聽他人」「安全操作」與「收拾善後」的好習慣。

    2、分組進行教學:自然科教學以實驗為主軸,分組教學在訓練學生互相協助、分工合作、發揮團隊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實驗操作,期使學生能運用所學正確的處理或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問題。

    3、提高學習興趣: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透過學生親自實驗與觀察,藉由概念的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自行閱讀科學類課外讀物或上網學習科學知識,奠立科學知識與技能的基礎。

    4、鼓勵好奇心與創造力: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發表的經驗或疑問予以肯定,並適度的讚美,以保有想像力並提昇創造力。並且期望培養學生運用邏輯、統整、分析、批判等思考模式,養成終生學習的態度與能力。

 

三、評量比重:

    期中考和期末考的二次筆試成績共佔40%,平時上課發表、參與實驗討論、學習態度及習作表現等,將佔學期總成績60%

 

四、家長配合事項:

    孩子已升上六年級,應已具備相當程度的自我管理能力,原則上家長可以適度放手並賦予孩子更多的責任。若您希望對孩子的學習情形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以下幾點供您參考

    1、叮嚀孩子自動自發帶齊上課所需的學用品、課本和習作。

    2、督導孩子用心完成學習單和指定的作業,並請您在審閱驗收後簽名。

    3、習作表現、上課參與實驗和發表、學習態度、隨堂口頭評量等將列為平      時成績。習作評量的標準:內容豐富正確、字體端正、簿本整潔、按時繳交。

    4、鼓勵孩子多閱讀相關課外讀物,並利用假日陪孩子參觀動物園、科學館、國家公園......等等,善用社會資源,更可視孩子興趣報名各項科學營隊或參加科學展覽比賽等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伯特颱風移動路徑圖

Nepartak_2016_track.png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伯特在7月8日穿越臺灣後,結構受到破壞而迅速減弱。

Nepartak_2016-07-08_0400Z.png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伯特在7月7日逼近臺灣

Nepartak_2016-07-07_0230Z.jpg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第一個颱風~尼伯特在7月6日強度繼續急升至頂峰,「颱風眼」清晰可見。

Nepartak_2016-07-06_0450Z.jpg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校科展作品「紫爆?我還要呼吸!」榮獲臺北市第49屆中小學科學展覽 優等 

辛苦有了回報

真是太開心了!!

03-紫爆?我還要呼吸-004.jpg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市第49屆中小學科展本校優異表現

   

 

     

 

           

 

 

 

 

 

 

 

 

 

 

 

獎項

作品名稱

科 別

指導

老師

作者

 

 

 

 

 

 

 

 

 

 

 

 

優等

紫爆?我還要呼吸!

生活與
應用科學

林恆嘉

602林芯瑜、李紫安、賴涵筠、江睿安

613鍾秉豫501鍾秉融

 

 

 

 

 

 

 

 

 

 

 

 

 

佳作

研究精神獎

那些年,我們一起染的牙齒

生物

蘇訓巧

606范可葳、周子馨

 

 

 

 

 

 

 

 

 

 

 

 

佳作

研究精神獎

 

「磁」「程」沙場-簡易磁力高斯炮射程與射速之研究

物理

蘇訓巧

602王褕立、黃渤鈞606翁偉竣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教學目標:

 

自然科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親近自然、喜歡自然、瞭解人和周圍環境和諧共存的重要,進而增進學生的科學智能、熟練科學方法,成為一個有科學素養的人。

 

二、班級經營理念與方法:

 

1、建立基本常規:為求教學活動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順利進行,並達成學習目標,基本常規的要求是絕對必要的,孩子應能養成「先舉手後發言」、「傾聽他人」「安全操作」與「收拾善後」的好習慣。

 

2、分組進行教學:自然科教學以實驗為主軸,分組教學在訓練學生互相協助、分工合作、發揮團隊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實驗操作,期使學生能運用所學正確的處理或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簡單現象與問題

 

3、提高學習興趣:透過學生親自實驗與觀察,藉由概念的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自行閱讀科學類課外讀物或上網學習科學知識,奠立科學知識與技能的基礎

 

4、鼓勵好奇心與創造力: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發表的經驗或疑問會予以肯定,並適度的讚美,以保有想像力並提昇創造力。並且期望培養學生運用邏輯、統整、分析、批判等思考模式,養成終生學習的態度與能力。

 

三、評量比重

 

期中考和期末考的二次筆試成績共佔40%,平時上課發表、參與實驗討論、學習態度及習作表現等,將佔學期總成績60%。

 

四、家長配合事項

 

1、叮嚀孩子自動自發帶齊上課所需的物品、課本和習作。

 

2、督導孩子用心完成學習單和指定的作業並請您在審閱驗收後簽名。

 

3、習作表現、上課參與實驗和發表、學習態度、隨堂口頭評量等將列為平時成績。習作評量的標準:內容正確、字體端正、簿本整潔、按時繳交。

 

4、鼓勵孩子多閱讀相關課外讀物,並利用假日陪孩子參觀動物園、科學館、國家公園......等等,善用社會資源。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林恆嘉 教師 課表

節數
晨光時間
08:00~08:35
         
第一節
08:40~09:20
自然
《四年一班》
自然
《四年五班》
自然
《四年七班》
  自然
《四年七班》
第二節
09:30~10:10
自然
《四年一班》
自然
《四年五班》
自然
《四年七班》
  自然
《四年六班》
第三節
10:25~11:05
  自然
《四年二班》
自然
《四年六班》
  自然
《四年二班》
第四節
11:15~11:55
  自然
《四年二班》
自然
《四年六班》
自然
《四年三班》
自然
《四年五班》
午休時間
12:00~13:10
 
第五節
13:20~14:00
自然
《四年三班》
    自然
《四年四班》
 
第六節
14:10~14:50
自然
《四年三班》
    自然
《四年四班》
 
第七節
15:10~15:50
自然
《四年四班》
    自然
《四年一班》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棵台灣肖楠,碧綠的湖水,真美啊!

站在湖畔,只要隨意按下快門,沒有失敗的照片。

原來,這才叫人間仙境。

(可惜拍照當天下雨,否則一定更美~~)

雲山水7.jpg  雲山水1.jpg 雲山水3.jpg 雲山水6.jpg 雲山水5.jpg 雲山水4.jpg 雲山水2.jpg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出日出

 

5:26

早起,欣賞海上的日出,陽光如此和煦溫柔。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恆嘉 教師 課表

節數
導師時間
08:00~08:35
    社會
《四年十三班》
   
第一節
08:40~09:20
    社會
《四年十三班》
   
第二節
09:30~10:10
        社會
《六年七班》
第三節
10:25~11:05
社會
《六年九班》
社會
《六年十班》
社會
《六年八班》
社會
《四年十四班》
社會
《六年九班》
第四節
11:15~11:55
社會
《四年十三班》
社會
《六年十班》
社會
《六年八班》
社會
《六年十班》
社會
《六年九班》
午休時間
12:00~13:10
 
第五節
13:20~14:00
         
第六節
14:10~14:50
社會
《六年七班》
社會
《四年十四班》
    社會
《六年八班》
第七節
15:10~15:50
社會
《六年七班》
社會
《四年十四班》
    健康
《六年四班》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師教學理念

1. 社會領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具有廿一世紀公民的競爭力,一味的堆疊、填鴨孩子的知識內涵,將無法訓練其高層次思考及做決定的能力。

2. 透過各種媒材與講述,配合討論,發表、正面反面思考訓練等不同的教學活動,提升孩子的批判思考及判斷力。

3. 透過同儕合作等活動,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及表達,也藉由小組工作分配,提高學童自我管理的能力。

4. 要學的「知識」太多永遠也學不完,而學習的「方法」及能力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內容來得重要。把方法學會了,再複雜的知識也有能力去面對。

5. 讓孩子上課不無聊並喜歡上社會課、喜歡發表;懂得分享自己的感受;懂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如何和同學合作,這才是最大的收穫。

 

四年級評量指標

1.認識家鄉的意義、位置、範圍、地名的由來和地名的演變,培養關懷家鄉的態度。

2.認識地圖的要素,學習繪製地圖的流程,了解地圖的功用,認識不同地形的環境特徵,說出地形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並觀察不同地形環境下的生活型態。

3.調查家鄉不同地區所發展的獨特生活方式,並認識家鄉的氣候特徵。

4.了解氣候與家鄉生活的關係。

 

六年級評量指標

1.能遵守上課秩序、充分參與討論與分享,並展現良好學習態度。

2.能了解何謂「生產」、「消費」、「理財」與「投資」,在社會環境的變遷中,各行各業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3.能區分道德與法律,了解自由的範圍與法治的理念,並能清楚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的權益。

4.能了解臺灣四十年來人口的變化與人口政策的變遷及其原因和對臺灣社會各個面向的影響與發展。

5.能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並學習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裡應有的包容與接納的態度,並能對節慶習俗、民俗藝陣、傳統音樂與戲曲有所了解。

 

評量比重

期中考和期末考的二次筆試成績共佔40%,平時上課發表、參與討論、學習態度及習作表現等,將佔學期總成績60%。


家長配合事項

1.請指導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好習慣。

2.提醒孩子帶齊上課所需的物品、課本和習作。

3.督導孩子用心完成學習單和指定的作業。

4.習作表現、上課參與討論和發表、學習態度、隨堂口頭評量等將列為平時成績。

   習作評量的標準:內容正確、字體端正、簿本整潔、按時繳交。

5..鼓勵孩子多閱讀相關課外讀物,並利用假日陪孩子參觀動物園、科學館、國家公園......等等,善用社會資源。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